

社论
要闻
特稿
专题
时评
监督
论坛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特稿
专题
时评
监督
论坛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2015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札记
风气在变 但不可丝毫懈怠
正月初七,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杂志社的同志们从各自的家乡重返工作岗位。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交流回乡感悟,从普通群众的视角,以新闻记者的敏锐,去捕捉各种或明显或细微的变化,集体雕琢呈现给读者的这组“新春走基层”见闻录。
作风在抓,风气在变。记者们在河北、山东、湖南等地都看到,从省、市、县直到乡镇、村,大多数党员干部把“中央八项规定”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公款宴请、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沾了“公”字的事、钱、物,都不能碰。各类同学会、故友会大幅减少。回乡的“京官”享受到难得的清静,前些年络绎不绝登门拜访或热情邀约的“父母官”都消停下来。一位记者从湖北归来,感触颇深,这里的公职人员以前很喜欢扎堆打麻将、斗牌、玩骰子,如今,无论是伤筋的大赌还是怡情的小赌,统统被禁,自驾游、徒步游越发兴旺……
全面观察变化不仅要把视线放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身上,还要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听听各类人群的议论。
回河南老家的记者发现,党政机关家属区,送礼大军不再光顾,院子里的交通问题不治而愈。留守北京的记者也有收获,在小区转一圈,就发现垃圾回收站以往堆成山的奢华礼品包装难觅踪迹。小区周边回收高级滋补品、高档烟酒的店铺生意越来越清冷。回河北老家的记者说,做生意的同学都说,“当官的真不敢收了”,“送出去的马上退回来”。还有一位记者发现同档次饭店,同档次饭菜,一大家子的年夜饭价格从前年的1200元下降为去年的1000元,今年只花了800元。普通群众不再觉得纠“四风”只是官员们的事,有了更多获得感。
记者们的所见所闻都指向一个主题——党风政风的转折性变化正在带动社会民风的好转,这让我们由衷感到欣慰。当然,出于职业的要求和习惯,我们也瞪大眼睛、伸长耳朵去发现那些躲在隐身衣后面的顽疾。
公款赠送购物卡的数量和金额大幅下降,但并未绝迹,当面不好送改用快递送上门;微信红包、支付宝、电话充值卡等移动支付方式帮了不少送礼人的忙;市内高档酒楼倒闭的同时,郊区快速崛起一批中档餐厅,公款宴请或许只是转移了战场,分散了场次;地方领导不好出面组织回乡会,一些职位不高但有关的公职人员捡起了这个接力棒,跟返乡的京官套近乎……
这些现象清晰地表明,“四风”问题的病原体仍在喘息,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依然存在,对于往纵深推进的作风建设而言,这是真正的硬骨头。高压之下的不得不收敛,让一些随意惯了的干部心有不甘,他们或以不作为、慢作为进行消极抵抗,或大念歪经,引导舆论把怨气撒向正风反腐。有人跟着起哄,“与其不收钱不办事,还不如收钱办事”,“宁要干事的贪官,不要无为的庸官”。有的商人急功近利,不愿回归法律规则的正常轨道,还在想尽一切办法围猎领导干部……
关于作风问题的顽固难治、容易复发,中央再三警示告诫,对此,我们的记者也进行着深入观察与思考。
改进作风,改的不只是领导干部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是与非、公与私、义与利,都要泾渭分明。风气的彻底好转,不光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也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把自己摆进去,改变一些陈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惯性,共同推动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改变。作风建设每往前进一步,都会遭遇或大或小的阻力。正所谓,坚冰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消融,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也不可能瞬间实现。但无论如何,即使最苛刻的人也不能不承认:改变,已经到来。(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