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5期

社论

越到节骨眼,越要绷紧弦

 

要闻

习近平: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等

 

特稿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专题

“过年”,又到作风闯关时

过一个风清气正的羊年春节

跟着纪委暗访去

给公车私用踩刹车

消失的“接待单”

无名河边的巨变 

升温的“市民年饭”

趋向节俭的婚庆 

风气在变 但不可丝毫懈怠

 

时评

不怕得罪人就是纪检干部的担当

官员书法价格标注的不过是权力

“五言诗”人大报告是改文风吗

 

监督

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有哪些新变化

巡视助推改革的生动范例

 

论坛

真作为源自硬作风

基层党委如何牵好“牛鼻子”

“能人”腐败危害更烈 

罩着光环的腐败更具欺骗性

“能人”何以沦为罪人

治理“能人”腐败当崇德尚法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纪律建设的重要观点

 

实践

一把手权力监督:在探索中深入

量化监督力促主体责任落实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打好正风肃纪组合拳

 

风纪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具体实在的

 

执纪

如何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有问有答

 

警示

被“奖金”点燃的贪欲

 

环球

法国腐败问题为什么普遍存在 

国际反腐败短讯

 

新风

平常心

新风“茶话会”

变迁

  

文苑

“礼义廉耻”今议

“人生三做”小议

煤油灯下的温情

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

守规矩也是担当

打官腔

钱本单纯 人却复杂

金山换不走的信仰

此路不通

 

 

 

 

给公车私用踩刹车
1

  正月初五,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纪委常委、自律办主任王清华带上摄像机,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出了门。他要和同事朱玉清一起,抽查辖区范围内的公车使用情况。

  在河北人家饭店、益元超市、水上公园等人流密集区,王清华拿着摄像机,对附近停放的车辆逐一“扫描”,再交由公安部门同志比对牌照信息,以“验明正身”。

  “平时严格监督,越到节假日越严。”对王清华和朱玉清来说,抓住重要节点开展监督检查已成常态。

  鹿泉区纪委常委、自律办主任高军俐也多次组织及参与明察暗访。他告诉记者,原来公车成了一些干部的“代步车”,节假日更是与“专属车”无异,群众对此十分不满。为刹住这种风气,区纪委监察局通过检查节日公车封存情况、调阅路口监控、调查路过可疑车辆等“组合拳”,“抓现形”、严处分并通报曝光。

  强化执纪监督,震慑作用明显。“2014年检查频次多了,但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比2013年大大减少。”高军俐从中看到了成效。

  这种变化,群众也能感受到。今年春节前,家住裕华区的赵先生发现,道路不像往年那么拥堵了。“原来一些公车也跑出来办年货,甚至还有外地公车‘扎堆’到省会送礼,路上堵得经常走不动。”赵先生认为,公车“守规矩”了,市民出行也方便不少。

  公车“守规矩”,除常念“紧箍咒”的作用外,还得益于制度“笼子”的织密扎紧。石家庄市出台了《落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清理整改工作推进方案》。按照方案要求,石家庄市公车数量明显下降,如元氏县去年清理超编超标公务用车83辆,新华区公务用车数减少59辆。

  “摸清底数,为公车‘瘦身’,从源头上挤压了公车私用等问题产生的空间,也为公车改革创造了条件。”新华区财政局副局长刘青春表示。

  在清理的基础上,各区县进一步严格公车集中管理、使用登记等制度。元氏县纪委常委刘立谦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一般公务用车都要封存停驶,因公用车必须报经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并详细填写审批单。

  公车管理更加规范,账面上也有体现。2014年,元氏县“三公”经费比2013年压减185万,其中超过90%来自公车的“贡献”;与2013年相比,2014年鹿泉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同比减少14.7%,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同比减少46.9%,且购置的全部为执法车辆。

  公车少了,管理严了,意味着曾经可能享有的特权和“福利”没了,党员干部对此怎么看?

  元氏县委书记陈联记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刚上班时都骑自行车,后来换成摩托车、212吉普车、普桑和帕萨特,真的应该知足。对公与私的界限,首先自己要清楚,同时还要管好下属,不能让他们犯糊涂。”

  “不再觉得坐公车是多么‘威风’的事了。”在鹿泉区财政局副局长付建中看来,干部观念变了,特权思想淡了,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如今在石家庄的党员干部中,乘公交、骑车甚至步行上下班渐成风尚。“既不给交通‘添堵’,又不给大气‘抹黑’,还能为身体‘加油’,真是一举三得。”一位公务员道出了新风尚带来的红利。

  给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踩刹车,石家庄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纠正“四风”就像治理雾霾,病根未除,松一松就会反弹。只有抓出习惯、抓出长效,才能让天朗气清真正成为常态。

  谈到下一步的公车治理,元氏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占领直言很期待公车改革在基层落地。“只有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措施,‘车轮上的不正之风’才能得到根治。”(李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