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特稿
专题
时评
监督
论坛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特稿
专题
时评
监督
论坛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2月13日16时30分,作为调查小组组长,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曹给小组成员挨个打电话。晚上6时,小组成员悉数在单位门口集合,临时分配暗访地点。19时30分,调查人员两人一组来到各自“蹲点”的地方。曹和搭档先是在郑州郑东新区某饭店附近的停车场转了一大圈,“没有发现记录在案的公车车牌号”。21时,曹和搭档走到该饭店总台亮明身份,要求查看包间的账单和发票底单。饭店工作人员找到底单递了过来。发票开的都是个人,没有发现问题。22时,饭店关门打烊,曹和搭档各自打车回家。
一次暗访没发现问题,并不等于此类问题不存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已连续5周通报620起案件,点名曝光855人。从通报案件情况来看,“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福利”、“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收送礼金礼品购物卡接受吃请”等三类问题最为突出,分别占通报案件总数的17.74%、15.48%、14.52%。这恰恰印证了中央对“四风”问题的形势判断,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在,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
纪律守廉关: 紧抓节点不能松
年关,也是廉关。尽管当前“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一有合适时机,就会借着节假日的人情、风俗等幌子,或穿上隐身衣,或改头换面,借机反弹。
为让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安然度过 “廉关”。中办、国办元旦前夕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特别划出十条“纪律红线”,明确要求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杜绝“节日腐败”。中央纪委还印发《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务实节俭文明过节的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中办、国办《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行动紧随而上。腊月26日,河北省保定市纪委对该市有关部门工作纪律、公车私用、公款大吃大喝等行为集中展开明察暗访。检查中发现有1个市直单位出现串岗、无故缺岗等情况,责令所在单位进行纠正;深入现场核查车辆200余辆,未发现公车私用问题;到市区部分餐饮场所检查,发现有2个单位涉嫌公款消费。检查组人员表示,对发现的问题一经核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通过发廉政短信方式,提醒大家严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打招呼在先,教育在前。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干部群众都收到“红包礼金你莫送,为您服务我应当”、“红包礼金一块冰,冻坏人民群众心”的短信,为整个社会拒收送红包、廉洁过节,营造了良好氛围。
一次警示,胜过百次说教。春节前夕,继中央纪委公开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后,福建、天津、贵州、广东、新疆、黑龙江等地相继公开通报曝光本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用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警醒党员干部,大大增强了警示效果,提高了震慑力。
广东省经济发达,春节送红包节礼较重,有些腐败问题往往披上节日的外衣。去年底,广东查处了乐昌市“红包”腐败窝案,原11名市委常委中,包括市委书记李维员在内的9名市委常委涉案,“红包”礼金达450多万元,此案成为党的十八大之后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为此,广东省纪委春节前专门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红包礼金我不要,无法拒收就上交”。并坚持从严从快惩处收送“红包”礼金行为,做到“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广州的一名处级干部说,现在真不敢收节礼了。大年初二,他在家休息,有下属单位的同志打电话来,说来拜年,带来点东西已经到楼下了,当时他就想,这哪是拜年送礼,分明是送“手雷”啊。连忙说自己全家都在外面,请对方回去了。
收礼不收礼,小小垃圾筒也可见端倪。李阿姨常年在北京一个党政机关住宅小区打扫卫生,负责倾倒楼前垃圾桶,往年一到春节,楼前垃圾桶就塞满各种高档礼品的包装盒子,甚至地上堆得到处都是,这两年明显减少。“今年都过完年了,我还没捡到一个高级的包装盒”,李阿姨不无遗憾。
“正风肃纪,就像给鞋穿鞋带,纪律好比鞋带,每个节点就是鞋眼上的环。每过一个节,鞋带就穿过一个环,只有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才能系好鞋子使其跟脚好走。我们抓节点也必须一步不落,每一步都要绷紧纪律,最后才能收口迈出新步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如是说。
干群乐年关:轻松健康过春节
“多陪家人、亲人”,过去是一些领导干部很“奢侈”的“梦想”。网友“淋浴清风”说,现在,“梦想”成真,很多领导干部过年和家人一起包饺子、贴窗花、放鞭炮,在亲情的交流中,其乐也融融。
“摆席容易请客难已成新常态。”王建永是河北省衡水市的一名普通干部,他认为现在大部分干部对公款吃喝已逐步形成一种自觉抵制的习惯。往年春节前的一段日子,正是各单位聚餐、相互宴请比较集中的时候,但今年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他说:“这样过节让我们轻松。”
一位国家机关的局级干部今年在老家过年,感慨颇深。他说,十八大以前,每次回去都要和亲戚、同学、朋友聚几场。不见面吧,好长时间没见了;聚吧,好不容易休息几天又都花在应酬上,搞得非常疲劳。今年倒好,一场没聚,自己还陪家人来了一次自驾游,身心愉悦。
不仅如此,简朴节俭之风还吹到乡村大地。你看,衡水市武强县郭家院村的“大锅台”就“烹”出一股节俭新风。在郭家院村支部后面的院子,一排装修一新的平房整齐排列,门前的牌子上写着“村民食堂”、“统一标准,禁止婚事大操大办”等字样。村子里的红白喜事、年节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与往年求人办事借节送“红包”不同,羊年春节,线上全民摇红包、微信红包大热,但线下传统的节日送红包,尤其是婚庆红包却出现变冷的趋势。春节期间,某单位处级干部的孩子只收到两个红包:一个来自孩子奶奶,一个是她自己给孩子发的。“朋友、同事之间都不再互相给孩子发红包了。”她说。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人反映,发红包的圈子小了,回归到家人、亲戚之间;红包变薄了,图的是吉利,而不是“礼”。
民俗专家叶春生说,红包虽是实物,但从感情、亲情角度来讲,却是“虚”的“配角”,问候、陪伴等感情交流,才应当是春节的“主角”,现在“主角”正在回归春节的舞台中央。
重塑节庆观:风气转变背后是思想之变
羊年春节晚会小品《投其所好》有一句台词,“听君一席话,颠覆人生观!”虽说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人的价值观念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据北京市政府烟花办介绍,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烟花爆竹销售量同比下降32%。这一方面说明雾霾环境促使大众环保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严禁公款买节礼的大背景下,人们的节俗观念发生了变化。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干部用车逐步规范,高档车、超标车退出公车行列。社会上盲目攀比、竞相买豪车的状况也得以大大改善。记者的一位亲戚做生意,原来买了一辆奔驰,开着到哪都有面子。今年记者回家,发现他已经换了一辆小排量的国产车,我问他,难道生意亏了,他连说,还那样,只不过连市长都坐小排量,自己不想太招摇。党风民风相互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公款大吃大喝风得到有效遏制,《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未出门旅行而留在北京的家庭,平均每次外出就餐人均消费为98.23元人民币,节俭气氛也渗透到一般市民阶层。
湖北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吴琦指出,社会风气与党风政风密切相关。有时看似问题在民间,但源头在党员干部。治理不正之风,党委和政府责无旁贷。只有以上率下,严管党员干部队伍,才能抓住要害,堵住风源。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狠刹“四风”两年来,人们已经从观念上转变过来。“我现在下去吃饭,就是简单几个菜,或者是当地一点风味的东西吃吃。大吃大喝很浪费时间,现在这样很亲切,也不耽误谈正事。”
社风民风的改变,根本在于党风政风的净化。而社风民风的转变,又反过来促进党风政风的改进,两者良性互动,才能最终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张由涛)